民国四大美女排名第一
凌叔华(资料图片)
西营栈桥码头(资料图片)
中山路(资料图片)
抗战时期的广州湾与香港、澳门有着独特的关系,大批文化名人,逃难至此,或谋得一居所,或从这里转移,到大后方。民国著名文化人凌叔华女士即是其中一位。
出生于官宦世家
现在的湛江知道凌叔华的大概不多了,更不用说其历史了。但凌氏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文化名人。 凌叔华(1900—1990),原名凌瑞棠,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官宦世家和书香门第,出生地为北京。其祖父凌朝庚仍是当时的番禺巨富;其父凌福彭,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进士,并点翰林;同榜中有康有为、曹汝霖等。史载凌福彭与袁世凯关系非同一般,这也是其能先后任职保定知府、天津道长芦盐运使、顺天府府尹、直隶布政使重要原因之一;辛亥革命后,凌福彭还担任过参政院参政等职。凌叔华的丈夫是陈源(即陈西滢),江苏无锡人,伦敦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是鲁迅最早的论战对手,曾为世人所误解。如此的家庭背景,为凌氏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如小时候,凌叔华曾拜宫廷画家缪素筠、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等为师学画,缪氏为慈禧太后喜欢的宫廷画家。据说,“平常,齐白石、陈半丁也不断对凌叔华加以指点。”在中国文坛曾有如此趣说:“嫁君要选梁实秋,娶妻先看凌叔华”。1925年1月,凌氏短篇小说《酒后》在《现代评论》上发表,获得好评,一举成名,从而奠定了她在文坛的地位。其后她在文坛上与当时的冰心、庐隐等齐名;被时人誉之为文艺界“四大美女”之一(另三位为林徽因、韩素梅、冰心)。
凌氏还与胡适、沈从文、巴金、萧乾等人有交集。1949年,她帮助李四光回国(陈西滢的妹妹陈汲是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夫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她在海外努力推荐巴金、茅盾竞选诺贝尔文学奖。1990年5月,她病逝于北京。
凌叔华记述中的广州湾
1942年《妇女新运》第4卷第八期的《由广州湾到柳州记》一文,记述了抗战时期,凌叔华一段逃难的经历,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以及不可多得有关凌氏生平的史料,同时也是一段有关抗战时期广州湾的宝贵史料,保留了当其时广州湾社会概况的文人观感。
文中开头即曰:“笔者去年十二月二日离香港搭船到广州湾,三日到广州湾西营,即乘公共汽车到赤坎。这地方因是法国租界,且由香港到内地,不必经过敌人防线之路。有此优点,故此两年地方突然繁荣起来,尤其是海防也归敌人管辖之后。”根据此段文字,我们知道凌叔华是在1941年12月3日搭乘海轮从香港来到广州湾,计划通过广州湾再到内地去。如此的这段线路正是当时不少在香港国人所选择的线路。当其时似乎不少居港人士都是通过海路从香港到广州湾渡过了逃难生活。除上述凌氏外,所知的还有陈寅恪、马师曾、吴楚帆、薛觉先等人。这些历史文化名人往往是乘船先到西营,然后再坐车到赤坎。抗战爆发后,不少逃难的国人正是通过广州湾作为中转站逃离故土,以致1941年国民政府外交部于广州湾设立发放护照机构,以“便利粤民赴港”,以及下南洋。
在游记中凌氏继续记述曰:“由赤坎到郁林,须走六天旱路,得有走过的人带领方才放心走。我们因为要等待一个朋友同行,故在铜臭薰人、赌场林立的赤坎住了近一周。”在这里我们大约知道,凌氏在广州湾呆的时间约有一周,住在赤坎宝石大酒店,因为下面有言“我们回到大宝石饭店,即去找帐房先生代为找轿夫脚行,定于次日动身到郁林去”。赤坎的开埠时间至少在清康熙年间,当其时闽、浙、潮、广不少商船陆续到此,遂形成商业埠头。现赤坎仍有十渡头遗址。宝石大酒店,是后来的航运大亨许爱周的产业,是当时赤坎最大的三家旅馆之一(另两家是南华大酒店、大中大酒店)。
在这里,凌氏提及到租借地的赤坎“铜臭薰人、赌场林立”,虽然带有文学描写的色彩,但也暗示当其时赤坎的商业繁华。由于地处一个极其特殊的位置,抗战时期的赤坎成为一个颇为特殊的贸易窗口。如当时的《经济月报》认为,自1938年起,“广州湾乃继香港之后而成为援渝要道。”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了香港后,广州湾更“成了内地物资交流根据地。”
凌叔华在文中继续记述着当时赤坎的繁华:“此地店房粗俗而索价昂贵,四望均为作买卖店铺,马路虽有两三条,但十分嘈杂污秽,连一处可以散步的地方都没有。我同小莹住得闷极了。她才过十岁,对于买卖,比我更觉索然。”凌氏出生于京城,长期生活于京津两地,交往者多为当时的名流人物,生活自然丰富多彩。也许心情不佳,也许考虑安全因素,凌氏不愿外出,连生活高雅的体现之一——散步也没有,或者其他街道只是很小、很短的街道,是不入凌氏的法眼的。
凌叔华对廉江的印象很好
等到诸事办妥后,凌氏即在12月4日上午九点就出发了,当其时赤坎还下着雨。但凌氏为能在遂溪找一处干净可靠的客店休息,还是冒雨出发。大约在十一时就到了雷州关(即麻章关,位置大致在现在赤坎海关楼的位置——这也是现在赤坎海关楼地名的来历)。出了赤坎后,即到时为国统区的麻章。后面记述的现湛江地区遂溪、廉江,及广西陆川、玉林等地的情况。在文中似乎对廉江的印象很好。“廉江为较大之县分,街道铺面均宽阔。要知道,凌氏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生活品质是比较讲究的.上述提及在赤坎无法散步即是一例。在廉江这么一个小地方,兵荒马乱的时期,还有这么一个雅致到令凌氏赞赏的地方,这也许是极为难得的。